(兩江國際云計算中心)
2010年8月18日,伴隨著重慶兩江新區水土高新技術產業園的掛牌成立,湮沒無聞的水土,按下了發展“快進鍵”, 駛入了復興“快車道”,跑出了兩江“加速度”,成長為區域“增長極”。
十載耕耘,碩果累累。水土建設者用智慧、汗水和拼搏交出了一份亮麗的答卷。迄今為止,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0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74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7億元,稅收總額179億元,地方生產總值642億元。引進外資19億美元。建成道路163公里,橋梁5座,立交2座,軌道交通1條,繞城鐵路1條。投用日供水10萬立方米水廠1座,變電站15個,供氣站2個,污水處理廠1個,通訊基站181個,幼兒園14所,公立小學3所。新建完中2所。在建大學1所。建成醫院(含醫療服務中心)4所。正在建設三甲醫院1個。建成社會福利院1個,消防站1個。打造商貿街7條。引進高新項目638個,其中世界500強11家。協議投資3476億元。建成定向商品房249萬平方米。開放公園3個。即將建成公園5個。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3000余人。幫助11000余名群眾實現就業。為600余名群眾搭建創業平臺。
“高新水土,兩江智谷”聞名遐邇。
規劃:從“缺”到“絕”
水土高新園,從規劃謀篇布局、基礎設施建設、高新產業定位到產城融合推進,均體現全球視野與國際風范。
建園伊始,規劃一片空白的水土高新園便確立了“先規劃,后建設;先地下,后地上”的發展思路,杜絕雷同低端的產業定位,拒絕一馬平川的粗暴建設,避免同質化的發展模式。
為打造百年不滯后的現代園區,水土高新園立意高遠,以竹溪河為軸心,超前預判未來走勢,精心編制發展藍圖??傮w控規、交通規劃、用地規劃、產業規劃…均體現了高起點、高水準和高速度。一張藍圖繪到底,為水土未來勾勒出美好的發展輪廓。
交通:從“堵”到“速”
(即將建成通車的軌道六號線支線沙河站)
“家鄉這十年,變化硬是快,感覺象做夢。就說路嘛,以前出門進城只有兩條叫化路,現在啥子大馬路、公交車、輕軌、鐵路這些從來沒聽說過的東西都有了?!?5歲的大地村村民童述成感慨萬千。他口中所說的“叫化路”就是以前與水土擦身而過的簡易公路——“碚金路”(北碚至金刀峽)和“水兩路”(水土至兩路)。
隨著園區大規模的修路建橋,短短十年,“出門難,行路難”“晴天一身灰,雨天滿身泥”的水復片區交通狀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讓當地群眾苦不堪言的羊腸道、機耕道、土公路、小河溝被一條條寬闊的公路,一座座雄偉的橋梁所替代。
十載巨資投入,經年修路建橋,方正大道、云漢大道、京東方大道、悅復大道等城市主干道貫穿全境。泰和路、云頂路、萬興路、竹溪路等二十余條次干道覆蓋全域。龍門大橋、清溪河大橋、白巖口大橋、萬悅立交等陸續建成通車。目前,園區投用通車里程達到121公里。融入“半小時主城”交通大循環,形成“10分鐘園區”暢通大格局。
“一環五橫五縱”,縮短了水土與世界的時空距離。交通的根本改變,是對人氣商氣聚集的一種虹吸。
如今,“乘公交趕場,坐輕軌進城,搭火車出渝”成為當地群眾“愉快出行”的真實寫照。
配套:從“少”到“好”
(550KV復興思源變電站)
園區發展壯大,為區域經濟注入了活力,為地區崛起賦予了能量。而水、電、氣、訊、污等綜合配套設施的快速建設,則為產城融合做好了功能上的完善和營商環境鋪墊。
活水萬家,日供水12萬立方米的江東水廠如期建成。
動能覆蓋,思源550KV、新農220KV等15座變電站遍布全域。
節能環保,云豐、墮井加氣站合理分布,“中氣”十足。
信息暢通,181個通訊基站覆蓋園區,5G基站正在布局。
環保截污,日處理污水15萬方的水土污水處理廠投用。
遏制火患,江東消防特勤站嚴陣以待。
潔凈園區,垃圾中轉站全天候環伺。
愉快出行,節能公交、盼達租車提供便捷。
影響園區發展的奇經八脈被徹底打通,構成城市正常運行的“毛細血管”暢通完好。而智能交通、網格化管理等模式無疑為水土高新園建設智慧城市增添了更多現代內涵。
產業:從“零”到“林”
(建設中的京東方第6代柔性生產線)
十年前的水土,經濟贏弱,產業凋零。翻砂廠、皮鞋廠、摩配廠等五花八門的作坊式企業,成為當時唱經濟“主角”的“慘”業。
追憶當時的產業情景,重慶正川玻璃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勇深有感觸。他說,“在當時,石匠出身的父親創辦了灘口玻璃廠,盡管職工只有百余號人,年產值區區幾百萬元,但已是水土地區規模最大的鄉鎮企業。經過不懈努力,目前正川玻璃己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醫藥包裝企業,并成功上市。正川的成長,見證了水土高新園十年來產業的量變與質變歷程”。
經過十年的招商引智、產業培育和創新發展,水土高新園高新產業異軍突起,異彩紛呈,形成極具市場競爭力的產業矩陣。
大數據賦能新經濟,
機器人提升全產業,
生物制藥助力大健康…。
十年光景,水土高新園完善“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和“云聯數算用”要素集群,累計引進高新項目638個,其中世界500強11家。協議投資3476億元。協議產值2861億元。涵蓋大數據及云計算服務、光電顯示、半導體集成電路、生物制藥及數字化醫療設備、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制造五大產業。
園區高速發展,產業引擎助力。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落戶水土,為重慶搭建高水平的產、學、研國家級平臺。中科院大學重慶學院高水平、高標準打造創新生態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致力打造“產學研用”一體化新平臺,
華能兩江燃機,入“渝”得水,用綠色企業基因,建設清潔花園式發電廠,打造兩江最安靜的企業“會客廳”。
京東方西進,投資近千億元建設的京東方電光、京東方智慧電子、京東方重慶第6代柔性生產線將形成“三線疊加”的閉環全產業鏈,為促進兩江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從筆電基地到“芯屏器核”智能終端的全產業生態鏈布局,帶動汽車電子、智能家電、液晶顯示器、筆電、智能手機等方面快速發展。
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移動、騰訊、浪潮等電信巨頭會師水土,搶占大數據、傲立云計算。
北大醫藥、藥友制藥、華邦制藥、博騰制藥等名企紛至沓來。派金生物、新賽亞、浦洛通等生物醫藥后來居上,全民戰“疫”顯示生物醫藥威力。
重慶超硅半導體、萬國半導體自主研創,緩解中國“芯”痛與“芯”荒。
川崎、發那科、庫卡、ABB等機器人巨頭逐鹿兩江,賦能智能工業,構建中國機器人之都。
柔性面板、8K顯示屏、人工輔助心臟、手術機器人、3D打印、人臉智能識別系統、石墨烯手機等黑科技、高科技產品陸續問世,搶占市場。
目前,水土高新園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占重慶工業比重為16.6%,增長貢獻率達33.9%。產業鏈條完備,產業結構優化,產業配套完善,是園區電子信息產業的主要特點。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截止2019年,水土高新園科技創新力量占兩江新區比重達15.2%。其中,國家級研發平臺及技術轉移機構3個 占兩江新區比15.8%;高新技術企業40家,占兩江新區比重13.8%;各類研發機構及中心40個 占兩江新區比重15.4%;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家 占兩江新區比重20%
民生:從“怨”到“甜”
(即將招生的西大附中兩江校區)
“喂,小姨嗎?今年新冠疫情嚴重,‘五一’我們就不出去玩了。打算就近到園區草地公園坐坐,到崖石公園看看,到竹溪河步道長廊走走,最后到云中街新開張的餐館整點伙食就OK了”。這是今年“五一”前夕,家住水土和欣家園小區的吳征明從車庫出來時與小姨的一番對話。
吳征明所說的公園、景觀,只不過是水土高新園十年來輝煌建設成就中的“冰山一角”而已。十年前,這些都是城市人獨享的專利,當地群眾更多的是怨言與自卑。吳仁明說,十年前,生活在水土的人們,過著“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貧民生活。茶余飯后不是聚集一起“張家長,李家短”嚼舌根,就是約在一起喝酒劃拳賭博。實在無聊,便到處瞎逛。鄰居們抱怨“還是城里人好喲,有錢有房有工作,馬路公園好灑脫??蓱z我們農花命,流干汗水無著落”。令村民們意想不到的是,十年功夫,城里人的幸福生活居然降臨到他們頭上。
十年來,水土高新園堅持人民至上,發展民生事業。為讓群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水土高新園聯動水土、復興街道傾力打好“民生牌”。
幼有所育。在安置房小區新建幼兒園12所,毛入園達到80%。
學有所教。建設水土九龍山小學、復興小學、思源小學、云頂小學、江北中學、西大附中等公立學校,確保就近入學。
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全面完善救助保障制度。建立了臨時救助制度,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統籌城鄉特困人員的救助供養制度。
堅持民生為本的水土高新園,用民生實事筑夢“幸福水土”,樹立民生幸福標桿,交出了民生幸福水土答卷。讓群眾提升了獲得感、增強了歸屬感和幸福感。
人居:從“憂”到“優”
(竹溪河景觀一期場景)
十年前,盡管一方水土,田園風光旖旎,鄉愁鄉音質樸,歷史積淀深厚,但村民們過的都是“日出而作,曰暮而息”的鄉村生活。群眾對公園、景觀這些現代文明時尚的渴盼,似乎遙不可及。
十年來,秉承民生發展宗旨的水土高新園,在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同時,硬是將一個個美侖美奐的城市主題公園和人文景觀陸續建成開放。讓當地群眾切身感受到了“城里人”的幸福滋味。
水土高新園從誕生之日起,便杜絕了“一馬平川式”的大推大拆大建模式。盡管耕地、農房、池塘、樹林等被陸續征用,新城建設以驚人的速度“城”長,但那些具有地域特征的原生地貌、生態植被、天然水系被完好無損地保留下來。即便實施保護性開發,也是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賦予山水新的時代內涵和美學特質,上天賜予的自然山水依然得到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
亂石嶙峋的丐子石,經過畫龍點睛,成為市民休閑納涼的“幸福高地”。無人問津的李子坡,桃紅李白,四季散發出花仙子般的靈氣。平淡無奇的蠻荒地,搖身一變成為云興公園。蜿蜒十余公里的黑水灘河,經過精心規劃打造,目前,一期景觀中的巖石公園、草地公園、觀瀑公園、百花公園、濕地公園已基本完工,流淌經年的黑水灘河,逐漸水質清澈,蛻變為風光旖旎、美侖美奐的打卡風景點。一度令市民敬而遠之的黑水灘河“新生”為詩情畫意的竹溪河 。
水滴橋、聶家溝、馬元溪、太公山、觀音山…這些富有地域特色,承載著鄉民情結的地名,在園區的精心規劃下,出落得更加亭亭玉立,美侖美奐。17個公園點綴,青山綠水環繞,讓水土成為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
十年來,水土高新園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寧靜、綠地、田園”環保行動,建設兩江重要生態屏障,推動城鄉自然資本加快增值,用生態底色描繪發展綠色。
“綠化+美化+凈化+亮化”成為水土高新園建設者打造高新產業新城的“標配”舉措??此破椒驳木G化,已對全域城市主干道、企業廠區、定向定向商品房小區和重要節點實現了全覆蓋。根據不同季節、不同主題、不同功能實施的主干道和環境打造提檔升級成效顯著。全天候、常態化的清掃保潔工作,確保園區保持嶄新形象。LED燈飾、智慧化路燈管理,讓水土之夜更加璀璨明亮。
十年來,水土高新園興產業、建新城、聚人氣,充分利用產業優勢、科技優勢、生態優勢、人文優勢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培育人氣商氣,打造宜居宜業宜游智慧城市,彰顯“外部展形象,內在有氣質”的未來城市魅力。
優場景,樹亮點。充分利用山水交融、生態良好的自然稟賦,按照“點、線、面”結合的方式,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圍繞竹溪河生態軸和山川脈絡,精心規劃建設立體景觀長廊、勾勒生態畫廊、布局主題公園、打造產業與城市共觸,人居與景觀互映的特色創意文旅項目,凸現一方水土的人文底蘊,豐富內涵和多姿多彩。
大美水土,驚艷新城。只因:“看得見山水,留得住鄉愁?!?/p>
城市:從“白”到“北”
(建設中的曲院風荷高端樓盤)
在當地人眼里,水土是“上風上水,皇天后土”之地。盡管這顆江東明珠曾經有過 “白天千人躬首,夜晚萬盞明燈”的繁華興旺,但真正讓水土聲名雀起,引起開發商熱捧關注的還是十年“城”長歷程。
經過十年的天工天物和跨越式發展,水土的經濟根基日益強健。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產城融合逐步深化,“文化底蘊深厚、人居環境優美”的水土自然成為宜居、宜業、宜商、宜游的風水寶地和價值投資洼地。
由于富集“生態環境美、交通區位好、要素保障強、配套功能齊、產業高大上、營商環境優”等突出優勢,為推進產城融合,打造高新產業新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19年,一路向北的水土,成為金科、龍湖、萬科、金融街、中糧、萬華等15家知名房地產企業競相追逐的焦點區域之一。
兩江繪好“大寫意”,水土畫好“工筆畫”。作為重慶城市北拓的終極樂章,智慧“城”長,2020看水土。因為:高頻熱詞是產業,最大亮點是人居,聚焦賣點是生態,快樂指數是民生,最佳氛圍是和諧等N個“城”長理由讓逐漸顯山露水的水土高新生態城充滿了無限的魅力。
一方水土,令人神往,一位重慶詞作家用《水土之戀》道出了普通市民熱愛水土的大音希聲:
嘉陵浩蕩,竹溪悠長,
觀音山下,鳥語花香。
歲月深處,沉淀歷史記憶,
一方水土披上了靚麗新裝。
創新創業,蒸蒸日上,
智慧城市,天天變樣。
時代畫卷,描繪多彩的奇跡,
這方水土成就宏偉夢想。
…
(劉德良/文圖)